一秒记住【91书院】 91shuyuan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赵燕的菜式其实并不是每一样都好吃,这次的就不好吃,叶银禾夸早了。
赵燕笑说:“本来就没什么味道。”
“但果腹感很强,而且并不是干巴的。”晏时隐这时候开口。
赵燕骇首:“秦王殿下所言如是,此都不能说是菜,而是一款军用干粮。用热水泡发干蔬做汤,将干粮浸泡在水里,吃下去却是不易消化的。”
因为不易消化,属意这东西就很顶饱。
如今乌斯已灭,再没有北疆外患,而大梁如今正是新朝不稳之时,也不敢来犯。
赵燕做这些干粮目的只有一个,送往缺粮的地方,在百姓缺粮少食的时候,一顿能管饱的饭不管多难吃都是美味。
赵燕是为了之后将要出现的各种天灾做准备。
叶银禾想到这点,心一下便沉重了许多,天灾前两年已是不断,南方气候越发的冷,北方则干旱连连,河水枯竭,湖泊都干涸了。
没有水人都活不下去,更不要说用水浇灌田地了,那北方到处都是挖的井,能挖出水来的没有几个。
但大批量的灾民要去别的州郡乞食,皇帝是有政令的,最干旱的无水的地方,分做好几份人去各州郡,一路上都有官兵看管。
别的不知,叶银禾之前出城去山庄时就看到有灾民往更南方的地方去,繁华的州郡不会接收灾民,而不繁华的南方州郡需要人口去开垦荒地种粮,所以有一部分人会经过江州。
只要有官府给的路引和户籍文书,确定人口和身份,这些灾民可以进入江州城中暂住一两日,进行休整和补给,之后就得立刻出发,离开江州。
若是有身份的,能够用人脉或是钱财,还可以在自己想要待的郡县修改户籍文书留下来。
但基本上不可能,除了那些逃难之地的世家大族,勋贵人家。
叶银禾想到这些。
晏时隐也说道:“除了这些之外,这一路上会出现的可能还有别的。”
叶银禾正疑惑,赵燕道:“整个九州大地都在面临干旱,粮食短缺,银钱贬值,粮食才是金贵的。难民逃难,身上带的除了家当,最重要的就是粮食。但从逃难出发到乞食之地路漫漫,粮食又怎么会够吃呢。”
到时候所有人都不够粮食喂饱肚子,他们需要购买粮食,谁都知道粮食短缺,又怎么可能轻易买得到。
缺粮的,没钱的人会如何做?
答案只有一个,抢。
抢粮,杀人这些都是小事了。
“到时候真的到饿死人的程度,人也就成了口粮的一种。”晏时隐说出最残酷的一句话。
叶银禾抿了抿唇,眉眼里都泛起几分恶心来。
赵燕也默了默,那些是她在书本上学到的,有一个朝代就处在小冰河时期最冷的一段时间,便是最南方的地方,最冷的时候,雪也主要一尺多厚。
冻死的,饿死的不计其数。
百姓前期怨声载道,后期就会为了生存四处抢夺粮食,暴乱四起。
赵燕为了阻止这样的境况发生,将本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的耐寒作物,转基因作物都拿出来了。
很多转基因且不流通在市面上的作物被种植出来,适合在零下的温度生长,且能长出粮食来。
当然,能长粮食,但不好吃。
但在缺粮的时候,便是枯叶草根都能被吃个干净,什么好吃不好吃,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。
赵燕做的这些干粮泡水,还能有蔬菜补充一些元素,可算是美食了。
而这些东西会由官府派送下去,因为是干粮且不好吃,那些个负责的人也不会贪这些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价值的东西,大部分都会送到灾民的手里。
第二日,赵燕让晏时隐和叶银禾看到了干粮加工的工厂,成批成批的木薯被打碎挤压成一块块的干饼,然后跟干蔬包装在一起,码在箱子里,如今已有一千箱了。
“之前没有说便是没有十足的把握,如今都做出来了,且可以直接送去。”赵燕说道。
晏时隐万分高兴,对她道:“卫国夫人,多谢。”
赵燕,封号卫国夫人可不是白得的,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。
晏时隐很快带了人来,把一千箱干粮运送前往京城,如何安排自有朝廷决定。
晏时隐亲自护送去,要走三五日。
叶银禾自然留在江州,她不懂这些看似和之前的品种相同的木薯,还有晒干的蔬菜。
“份量轻薄,运输也就方便很多,这些蔬菜都是用老叶晒出来的,不少都发黄了。”赵燕说道。
至于木薯,品种很多,有一种极其的糯,一口下去脖子能抻二里地,这粉木薯若是就水吃果腹感很强。但有一点,不好吃。
这粉木薯产量很高也极其耐寒生长,但因为实在难吃,就没有出现在市面上。
赵燕不多说,叶银禾不多问。
赵燕带着叶银禾把工坊都参观了一遍,因为工坊是建造在山庄后面的山上,人都是签署了协议的。
叶银禾看完只有一叹,有赵燕如此,他们大业何愁过不去此次难关。
——
晏时隐将一千箱干粮送到京城,得知此事,晏长桓专门派了官员去城门迎接,再把人接回到宫中来。
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夸了一通秦王,随后才说到正事。
这次的干粮,一千箱,一箱就有一百份干粮,一份干粮泡水后可够两到三人饱腹,算作两人来说,一份干粮就够吃一日。
一百份一百个人一日,一箱一百百,十箱就一千,百箱就一万……
一千箱,十万份!
可以救十万人,若是能有更多呢?
官员们都很是兴奋,目光灼灼的看向晏时隐。
晏时隐就说道:“目前还在制作,目前来说,这些可够今年的灾民逃荒救灾所用。明年的会有更多一些,能确保灾民们都有一口吃的。”
哗!
纵使都是千百个心眼子的人,在朝堂上的人都忍不住惊呼出声。
不是,江州就一个州郡,怎么就能出这么多的粮食?怎么可能?他们不受天灾影响的吗?
晏长桓更是高兴无比,他做为皇帝,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保住百姓。但若是不能,他也会想办法让大业能保存下去。
所以听到粮食能够供给得上,晏长桓喜不自胜。